温州港平阳港区的现状资料
温州港平阳港区(旧称鳌江港)于1923年开港,当时港口开辟了至湛江、汕头、上海、基隆、大连等航线,并且荷兰、英国、葡萄牙等国家外轮也经常进入鳌江港进行通商贸易。鳌江港成为了当时浙南、闽北地区的主要物资集散地和出海口,鳌江镇也携航运之便成为著名商埠,时称“中国古鳌头”、“瓯闽小上海”;建国计划经济时期,鳌江港是浙江省五大联运港之一、1994年5月经浙江省政府批准为国家二类口岸和台湾渔轮停泊点,并在鳌江镇设立了海关、商检、口岸等涉外机构,使鳌江港具备了对外开放的优越条件,期间为平阳、苍南两县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007年鳌江港纳入温州港,更名为平阳港区,成为温州港“一港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港区现状
平阳港区内共建有300~1000T级货(客)运码头30余座。2014年完成货物吞吐量为216万吨,货种主要为煤炭、石油、钢铁、化工原料以及建筑材料,客运量19万人次。 据了解,目前,平阳港区共有经营性码头30余座,1000吨级码头4座,500吨级码头2座,其余皆为300吨级以下。500吨级以上码头大部分位于下厂水闸至鳌江六桥(沈海高速复线跨江大桥)之间,300吨级以下码头主要位于钱仓和萧江。2014年,港区完成港口吞吐量216万吨,客运量18.85万人次。
1、港区码头
目前,平阳港区主要有萧江—钱仓作业区、鳌江老码头作业区和下厂陡门作业区。萧江—钱仓作业区内建有300T级以下码头14座;鳌江老码头作业区内建有300~1000T级货运码头8座;下厂陡门作业区内建有500~1000T级货运码头7座。
2、功能定位
2008年5月《温州港平阳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详规,下同)顺利通过温州市政府的批准,详规将平阳港区功能定位为:鳌江中下游地区水上客运中心,以平阳及相邻文成、泰顺等县地方物资运输和服务临港工业为主,是鳌江中下游地区经济发展的水上客货出海通道。2020年规划吞吐能力为460万吨,客运量30万人次。
3、港口总体规模偏小,缺乏专业化深水码头
由于受到自然条件、基础设施条件等方面的制约,平阳港区港口总体规模偏小,1000吨级以上码头仅5座,在温州港七大港区中排名末位。港口缺乏专业化深水码头,泊位靠泊能力偏小,且专业化程度偏低。泊位最大靠泊能力仅为1000吨,已跟不上当前船舶大型化、专业化的发展速度。
4、河口拦门沙直接制约了平阳港区的发展
鳌江河口是一个径流量小,而潮波变形剧烈的强潮河口,鳌江作业区内河宽仅300m左右,而河口则宽达10公里以上,是典型的喇叭形河口,口门发育着庞大的拦门沙,航道水深最浅处仅0.7m,成为港区“卡脖子”航道,以致300T级以上的船舶需要乘潮进出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船舶滞港时间,降低了船舶的运输效率。
5、港口岸线的缺乏,致使港口发展后劲不足
《详规》中平阳港区岸线规划范围为鳌江北岸,上游岱口大桥至口门段,岸线总长22.41km。其中鳌江老码头区上游11.6km岸线,由于受通航等级、水深及后方陆域条件限制,港口开发潜力较小。鳌江北岸线可作为港口岸线开发的主要为瓯南大桥至西湾围垦区岸线。但是由于岸线水深、后方陆域以及和城市发展规划协调问题,大部分岸线不具备港口开发条件,规划可利用岸线仅3750m,除围垦区1200m外,其他岸线都已开发完毕。港口岸线的缺乏是平阳港区发展后劲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
6、跨江桥梁建设将对港口造成制约
按照规划,近期将建设鳌江四桥、五桥和六桥,四桥、五桥通航标准为300吨级海轮,六桥通航标准为1000吨级海轮。五桥将下厂陡门作业区一分为二,7座500吨级以上码头需降低靠泊船舶低吨级或停止使用,六桥的建设将使1000吨级以上的船舶无法乘潮进港,限制了现有码头提高吨级,扩大规模。这像台州椒江一样,造了一座桥毁了一条江。
7、港口与城市发展缺乏协调
随着鳌江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鳌江作业区处于城市当中,港口用地与城市居住、商业等用地产生了一定的冲突。根据鳌江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今后龙港大桥至下厂陡门段岸线将作为城市休闲观光岸线,原规划岸线功能与城市功能定位不符。
一、平阳港口历史和现状
据了解,目前,平阳港区共有经营性码头30余座,1000吨级码头4座,500吨级码头2座,其余皆为300吨级以下。500吨级以上码头大部分位于下厂水闸至鳌江六桥(沈海高速复线跨江大桥)之间,300吨级以下码头主要位于钱仓和萧江。2014年,港区完成港口吞吐量216万吨,客运量18.85万人次。
二、港口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老港区发展受限,新港区外迁阻力较大
1、航道通航条件恶化,对港口发展造成致命冲击
鳌江作为进港航道,淤积严重。另外,随着鳌江四桥、五桥和六桥陆续开工建设,特别是鳌江四桥、五桥通航等级仅有300吨级,港区主要的8座码头都面临搬迁或降级的困境,将对港口发展造成致命冲击。按照规划,近期将建设鳌江四桥、五桥和六桥,四桥、五桥通航标准为300吨级海轮,六桥通航标准为1000吨级海轮。五桥将下厂陡门作业区一分为二,7座500吨级以上码头需降低靠泊船舶低吨级或停止使用,六桥的建设将使1000吨级以上的船舶无法乘潮进港,限制了现有码头提高吨级,扩大规模。这像台州椒江一样,造了一座桥毁了一条江。
2、适宜建港岸线资源枯竭,对港口外迁资金压力
鳌江河口内两岸水深条件较好的岸线主要集中在南北两个弯道河段,除此两弯道之外的岸线低潮时露出为浅滩,自然水深条件较差,不适宜建港。
重生或沉沦 平阳港口走向何方
港口对于城市经济、区域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平阳,鳌江镇更是因港成镇、因港而兴。港口让这个地处偏僻、交通闭塞、经济贫困、文化落后的渔村小埠头迅速崛起,成为名扬东南的万人经济重镇。自此鳌江镇成为浙南闽北一个繁荣的港口市镇,成为鳌江流域对外开放的重要商埠,一度被人称为瓯闽“小上海”,“中国古鳌头”,当时经济地位与温州相当。
1939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当时的平阳县政府为了抗日,在鳌江港狮子口设置水下封锁坝,大型船舶无法进出港坝,大型船舶无法进出港,鳌江港就此萎缩十余年。解放后,政府拆除了部分封锁坝,鳌江港得以重生。1956年,鳌江港被省人民政府批准列为浙江省五大联运港口之一,1994年被国家批准为国家二类开放口岸和台湾渔轮停泊点,并在鳌江镇设立了海关、商检、口岸等涉外机构,使鳌江港具备了对外开放的优越条件,鳌江港也因此成为浙南、闽北主要物集散地和出海口,为鳌江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发挥过举足轻重的作用。2014年,平阳多用途码头作为口岸装卸点,在温州港七大港区中脱颖而出,获批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
辉煌过后,危机突显。进入21世纪后,由于船舶大型化发展、鳌江航道淤积和港口规划建设滞后等原因,鳌江港虽稳步发展,但与当年已不可同日而语,相比毗领的苍南县和瑞安市逊色不少。2015年,平阳完成港口吐量260万吨,仅占温州港总量(8490万吨)的3.1%,苍南则完成564万吨,瑞安完成510万吨。
相比现状,平阳港口的未来更令人担忧,可以说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阶段。目前,鳌江港主要面临三大难题:
一是航道航淤积和跨江桥梁建设,对港口发展造成重大冲击。鳌江航道淤积严重,300吨级以上船舶需乘潮进港。另外,随着鳌江四桥、五桥和六桥陆续开工建设,特别是鳌江四桥、五桥通航等级仅有300吨级,鳌江六桥也仅有1000吨级。2019年,鳌江六桥建成后,1000吨级以上的船舶则不能进出鳌江港,这将对现在的鳌江港造成重大打击。如果港口不能顺利外迁,对鳌江港的影响将是致命性的。
二是港口外迁安置区规模小。由于鳌江墨城水闸上游的港口岸线均已开发,而已批复港区规划中的西湾安置作业区因与世界温州人家园项目以及与水利部门相关规划冲突,实施难度大。另外,受航道自然通航条件和鳌江河口水闸建设限制,决定了西湾安置作业区规模较小,不能对全县海洋经济以及围垦区产业引进提供强大支撑。
三是鳌江港建设严重滞后。上世纪90年代前,鳌江港无论在知名度和吞吐量上,都比瑞安、苍南要好。但近十几年,瑞安、苍南港区发展较快,特别是苍南。目前,借助苍南华润电厂的3.5万吨专用航道,苍南县正在大力开发舥艚崇家岙作业区。崇家岙作业区规划建设1000---50000吨级的泊位14个。另外,通往作业区的舥艚跨海大桥、隧道等集疏通道路已开工建设,一期2个5000吨级泊位已完成工可报告编制和审查。若鳌江港未进一步发展,大宗物质必然通过苍南港口转运,不利于未来鳌江流域中心城市平衡发展。
千年古县、百年老港。鳌江是全县重点侨乡,鳌江在外华人华侨非常关注鳌江港的发展,如果我们再不加快谋划鳌江港的未来,5年后,鳌江港可能彻底沉沦,甚至不复存在,平阳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很可以面临有海无港的尴尬局面,到时,我们平阳所需的水泥、煤炭,石油和建材等国计民生物质需要从苍南或瑞安转运,这对我们这个百年老港不能不说是莫大的讽刺。
为加快港口发展步伐,为此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近期应加快港口外迁步伐,解决港区外迁面临的问题,同时,将港口建设提升到实施平阳“工业强县”、“服务业兴县”两大战略的战略引擎和支撑点,结合国家海洋经济,一带一路建设,抓住机遇,积极谋划新港区。
二是有关部门应形成共识,各司其责更加积极主动与上级和有关部门对接,争取将新港区规划通过审批,列入国家、省、市“十三五”建设计划,早日启动建设。
三是应组建专门班子,落实经费,负责平阳新港区和老港区外迁工作。
总之、加快平阳港口谋划和建设,已迫在眉睫。港口建设是平阳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需要、是区域竞争的需要、是重振鳌江港雄风的需要、是滨海围垦土地产业发展的需要,希望全社会重视和推动平阳港口的建设,使港口成为平阳跨越崛起的重要基石。(美国侨眷林圣春2016年5月作)
关于鳌江四桥通航影响专题论证报告的审查意见
鳌江四桥工程建设指挥部:
关于鳌江五桥通航影响专题论证报告的审查意见
苍南县鳌江流域跨江桥梁建设指挥部:
我局于2013年8月20日组织召开了《鳌江五桥通航影响专题论证报告》(以下简称《论证报告》)审查会
我局于2013年8月20日组织召开了《鳌江四桥通航影响专题论证报告》(以下简称《论证报告》)审查会
二、设计通航水位:根据《通航海轮桥梁通航标准》的规定,同意《论证报告》中以年最高潮位频率分析5%的水位4.83米(85高程)为设计最高通航水位,设计最低通航水位-1.0米。
三、通航代表船型:同意以《论证报告》中所提的总长42米、型宽7.4米、满载吃水2.5米海轮为该河段300吨级航道通航代表船型。
鳌江为浙江省八大水系之一,是浙江省五大联运港口之一,承担着平阳、苍南两县沿岸十几个乡镇60多万人的水上运输,是平、苍两县水陆交通枢纽。
鳌江港区以下厂狮子口为界,可分为内航道和外航道,内航道水深条件较好,外航道因迅速展宽,呈典型喇叭口状,宽达十几公里,长为12公里,航道水深不足1米,存有庞大的拦门沙,成为港区“卡脖子”航道,以致300吨级以上船舶均需乘潮进出港口,成为限制港区通航能力的主要问题。此外,抗战期间,国民党消极抗日,在敖江狮子口处设置水下封锁坝,沉船抛石,封港拦阻日寇军舰驶入鳌江。封锁坝的存在,导致正常的潮汐和上游的泄洪都受到大坝的阻止。另外,近年来整个敖江流域都没有进行科学的治理,从而造成淤泥积存,使江面变窄变浅,这不仅给敖江流域的交通运输带来影响,也间接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平阳、苍南两县是台风多发地区,每年的洪水使几十个乡镇受灾,直接损失达十几个亿。苍南从桥墩到敖江段,平阳从北港到敖江段江道是平、苍两县的主要泄洪江道,江道的淤泥堆积,直接造成泄洪能力差,更加重了洪水造成的损失。因此,疏浚治理敖江流域已迫在眉睫。但敖江流域牵涉平阳、苍南两县,如此大面积的整治工作对基层政府而言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复杂、艰巨的工作,需要市里统筹把握,大力支持才能有效推动该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建造河口挡潮拦沙堤,拆除港区封锁坝,做好港区航道治理与海涂围垦、防洪排涝的统一。
建议采用南科院于1996年对鳌江河口研究报告中提出的治理方案,即在河口区建造档潮拦沙堤,同时结合平、苍两县的海涂围垦和防洪排涝,利用海洋动力从根本上治理河口拦门沙淤积,从而开辟深水泊位新港区,达到通航5000吨级以上的船舶。建造挡潮拦沙堤,可使挡潮拦沙堤内的围域形成大面积的新港区围垦地,从而形成可开辟建大吨位码头的深水岸线。建造档潮拦沙堤,可以利用海水动力使潮水集中能量,冲深主航道,从根本上治理江口拦门沙,降低河口的河底高度,这样等于打通了横在河口的门槛,增加了排洪的能力。清除封锁坝,能扩大河船的过水断面,使江水下泻更加顺畅。另外,通过河口主航道的疏浚,采用吸沙吹填可帮助解决海涂围垦填料的困难,大大节省海涂围垦的成本。同时,如果港区码头吨位提升,航运事业发达了,反过来可大幅度提高围垦造地使用功能和土地的市场价值,更有利于吸引外商来投资开发,从而推进平、苍两县沿海产业带的建设。 2、确立“港航强县”的战略,做好鳌江河口治理和鳌江港建设发展规划的统一。
1982年,随着平、苍分县,鳌江港也被规划分为平阳的鳌江港区和苍南的龙江港区,出现了一江两港的格局。
2006年11月18日,总投资约3000万元,设计年吞吐量15万吨、集装箱5000标箱的鳌江港1000吨级多用途(含集装箱)码头隆重开业。这是平阳县借梯登高,充分发掘口岸资源,大力发展临港经济的一个重要举措。 据悉,该码头地处鳌江港入海口杨屿门段,总投资约3000万元,占地50多亩,分两期建设。一期投资2000万元,建设规模为1000吨级泊位一座,设计年吞吐量15万吨,泊位长94米,宽25米。目前,该工程作为鳌江港目前功能最齐全、设施最先进、靠泊能力最大的码头,该码头建成后可大大提高鳌江港的停泊能力,并解决因瓯南大桥建设而使大吨位船舶不能停靠其上游码头所带来的问题
2014年,国务院关于同意浙江温州港口岸扩大开放的批复
一、同意温州港口岸扩大开放
(一)状元岙港区
由2段不相连岸线及码头泊位组成:
1、集装箱作业区岸线长2752米,共9个泊位。
2、化工作业区岸线长1120米,共3个泊位。
(二)平阳港区
岸线长94米,1个多用途泊位。
平阳商家网信息部
2016年6月25日
浙公网安备 330326021003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