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行之洪洞大槐树
温都博客/醉倚东篱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据说这句话很有名,在我国北方很多地区是妇孺皆知的民谣,广为流传。自然,“大槐树”也就很有名了。但我这个南方人对此孤陋寡闻的很,事先一无所知,后来才知道,身边许多朋友的祖先居然也来自洪洞大槐树。
对于洪洞县,我所知的只有两点,一是前几年弄得沸沸扬扬的“黑煤窑”事件,还有就是几百年前的,通过戏剧流传至今的“苏三起解”。黑煤窑离我太远,听过看过便忘记了,倒是苏三那一句高亢悲怆的唱腔“苏三离了洪洞县……”,无比清晰的停留在岁月的时空里,辗转哀怨,也停留在我对洪洞的唯一认知里。
从灵石王家大院出来,已是下午三点多了,小王开车,我们一路直奔黄河而去。大槐树本来不在我们的行程内,只是车行至洪洞县附近时,看看时间尚早,就在小王的提议下,顺道去了大槐树。
山西多槐树,这一路上走过来,公路边,公园里,山野间,到处可见或高大或矮小的各个品种的槐树,在阳光下开满了一串串黄色的小花,花朵灿烂,香气袭人。于是,就会想起甜甜的槐花蜜,想起彭丽媛那首深情的《槐花海》。
大槐树,现称大槐树公园。
进门,一个大大的金黄色的“根”字,立在入口处的中央,特别醒目,体现了大槐树的主题。公园是现在新建的,所有的景点都是暂新的,那棵传说中的大槐树,早就被历史的长河湮没了踪迹,唯有苏三起解的那条石子路,保持了原貌,还在为那个冤屈的女子静默着,守候着她走过的足迹。
就景点本身来说,无非就一个公园,可看可不看。但,大槐树不仅仅只是一棵树,一个公园,或只是一个风景点,她作为中国移民史上辐射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一个移民发源地,不仅只是山西移民的家园象征,更是一种情感的象征,一种精神意象。由此,大槐树移民遗址被全国各地,乃至海内外的华夏子孙称为故乡,喻为根本,奉为祖先。很多从山西洪洞县迁移出来的人,都会到大槐树去寻根寻祖。
说起移民,我们现在首先想到的就是移民到外国去,美国英国澳洲等等,但此移民非彼移民,那时候估计还没有出国的概念吧。在明朝初期,就有一次移民席卷全国,最为大家熟知的便是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
公园里的一幅壁画,记载了当时移民的概况:话说元朝末年,政治黑暗,时局动荡,政府横征暴敛,百姓苦不堪言。持续十几年的农民战争,主战场都在黄河下游、黄淮平原一带,连年的战争,使山东地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到处哀鸿遍野。据说乐陵一县,仅剩400余户。潍县整整一县之族姓,仅存李、金二姓……想想,这战争带来的结局该是多么残酷和凄凉,受苦的也永远是老百姓。连刚当皇帝的朱元璋也不得不承认:“中原诸州,元季战争受祸最惨,积骸成丘,居民鲜少。”
有政治经济头脑的朱家皇帝,就想出了移民的方法。
据史料记载,当时山多耕地少的山西人口多达400多万,百姓的生活非常艰苦,由此,山西就成了移民的不二选择。朱元璋决定将“狭乡之民迁于宽乡”,于是,数十万的山西人民,开始了一场长达半个世纪的迁徙大潮,他们被移往山东,河南,河北等地。
尽管家乡再苦,可那是自己的家呀,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所以,谁也不想背井离乡离开自己的家。
现在的洪洞还流传着这么一个令人低回唏嘘的故事。
在大家都不愿意移民的情况下,政府张贴告示说:“不愿迁徙者,到洪洞大槐树下集合,限三天赶到,愿迁徙者可在家等候。”这消息一出,大家奔走相告,于是,晋北、晋中、晋南的人都拖家带口,携儿将女纷拥而来,三日之内,那棵被人们视为神树的广济寺老槐树下,呼啦啦集结了十万之众。但,政府就在这时候突然变脸了,大批的官兵把民众围了个水泄不通,并宣布:“大明皇帝敕命,凡来大槐树下者,一律迁走!”受骗的老百姓只能乖乖做了砧板上待宰的羔羊,被带上枷锁,强行登记,发放凭照,并用绳子相栓,在官兵们的棒喝下强行被押解上路。
故事中,还有一个小故事。听说现今河南、河北、山东一带还流传着这么一句话:走起路来背抄手,小拇趾甲是两个。如果你有这样的特征,那么你就是洪洞大槐树移民的后裔了。背手走路,据说是因为长年累月手被反绑到背后造成的。而小母趾甲两半,有的说,官兵怕有人在路上逃跑,就在脚趾甲上砍上一刀,做上记号。有的说是大槐树下出来的人,因为惦记着自己的故乡和祖宗,所以就在刚出生的子女脚趾甲上咬上一口,当做记号。不管这话是真是假,都透露出了当时移民的无奈和辛酸。
行文至此,我突然想起本山大叔总是背着手走路,莫非他也是大槐树的后裔?哈哈,很有可能哦,不知道他的小拇趾甲是不是两半的?
玩笑话,言归正传。
在这个令人唏嘘的故事里,我倒是增长了一个知识点。亲们,知道大小便为什么说“解手”吗?这个典故就来自于此。话说当年那些被迫移民的民众们,两手被反绑着行走,但人有三急呀,他们在需要大小便的时候,就冲着押解的兵卒喊一嗓子:“帮我解开手,俺要撒尿。”这时间一长,大家也懒得多费口舌了,该简化的就简化吧,于是,内急的时候,就只喊一声:“解手。”就这样,从此后,大小便又多了一个代名词。
这大规模的移民,对于整个国家来说,应该是一次正确的举动,对于整个大明王朝来说,无疑也是一次富国强兵,平衡人口和生态的得意之作。但对于一个个小家庭来说,却是悲哀的,亲人之间要生离死别,一旦移民,此生再无相见。所以,当他们一步一回头的时候,那高大的大槐树,便成了他们泪眼里对家乡的最后依恋和记忆。
还据说,移民们到达新的地方,安家以后,都要在自家门前种上一棵槐树,以寄托他们的无边乡愁。
浙公网安备 330326021003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