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江桔坡山公园
远离城镇的喧嚣,放逐万般纷扰,于静寂中觅得一份禅心的清冽,于历史文脉中追寻一份云水的随意。行走徒步间,任脚印落墨,编谱一曲琴歌;任岁月不羁,敲响光阴的钟声。在这轻浅的时光里,回归自然,释放心中的压抑,让微笑揉碎于浮藻,沉淀彩虹似的梦。于此,叶追花,光牵影。
桔坡山公园,一亭一庙一古墓,一楼二寺一太极,位于我县萧江镇境内,建城区东面,与老城区相毗邻,山高78.2米,占地面积260亩,集文化体育健身设施、古建筑和文保单位为一体,隶属市级森林旅游景区。传说古时,吕洞宾慢慢荡到萧江渡口,碰着一个老人家起早去干农事,告知其山泥好,种桔有收成。老人家听后,起早赶渔塘去买桔苗栽,一株株地栽在山里,栽满整座山,故此得名
三月如幻,云水微醺。临近桔坡山西麓山脚,于绿意的边缘,一亭映入眼帘。亭建于榕石之上,榕树交织其间,斑驳墨色,明明暗暗,亦影亦景,熠熠生辉。站立山脚,那肆意、浓情的绿色,晕染了上山石阶,犹如泼墨诗意般张扬,一步一脚印,寻着前人的残影,拾级而上,缓缓而行。
陡门遗迹跃然眼前,不浓不淡,恬静安然,似轻吟寂寥,似述说过往的历史。右首一道观,始于明朝万历年间,青龙盘旋,琉璃红瓦,杏黄院墙,名曰陈府殿,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络绎不绝的朝拜者赶到这里,与光阴谈禅,删繁就简,修一颗菩提心。左首路口旁建有鲍辉墓,气势恢宏的忠烈门,秉公执法的鲍辉,“素心不为尘氛染,尺度深期枉直分”,阐述了其品性。1989年4月从万全长山(今水亭)迁建于此,系县文物保护单位。
别离古道古墓的肃穆及静寂,漫步山中林间小路,蜿蜒的小径,石雕的竹栏,踩着斑驳的树影,闻着迷人的清香,萦绕其间的树林,肆意渲染了此地春日的色彩,墨绿的暖意四处弥漫,步履不由得轻盈起来。恍惚间醒悟,裹着沉重棉衣的我们,心情亦禁锢于冬日,唯有投入自然,才能感悟春天,感知这心动的景色。
曲径通幽处,东来寺和白云寺隐逸暮光绿影中。其中,东来寺位于山的西坡,“白云悠悠伟光稳,禅林密密道义深”的白云寺位于山的东坡,然此时寺门紧闭,无法进入其中,默感宋朝兵部侍郎萧振读书时的光影。遗憾而去,沿着青石板路,继续前行,通往山腰,通往太极馆,体会世外潜心修炼的淡然。以山为背景,以白墙青瓦为映衬,以明清古院为形,以树木为倒影,一曲水墨丹青,一篇诗情画意,点点滴滴,流淌成一首素砚古色的诗韵,仿佛是水墨画卷里含香的墨烟,徜徉其中,令人迷醉。
到了山顶,丝丝云雾,缠绕鼓楼,静默了瓦墙,牵出了思绪。檐角飞翘、雕龙画栋的鼓楼,陈设着萧江大鼓。最初大鼓始建于400年前明末清初时期,被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收入。2013年新建的萧江大鼓,直径2.63米,高2米,鼓面上绘着双龙戏珠的图案,下方写着“大鼓雷音,永葆太平”八字,素有“中国第一大鼓”之称。
这个大鼓,曾经敲进2008年上海世博会,名噪一时。震撼于心,忙用镜头拍下与其一面之缘,记叙它的古老与辉煌。立于鼓楼顶处,微风掀动檐角的钟摆,聆钟声余韵,眺远山葱绿芳华,望底下街道街景。在这空旷无烟的云山间,细数回眸的嫣然;在轻舞飞扬的微风中洗尘;近听禅心静语,道尽岁月的醇厚。
循着下山小径,来到位于桔坡山公园北首山脚的健身文化广场。微风时而轻拂,落叶偶而飘落,如同翩翩飞舞的蝴蝶,穿梭飘荡大地林木间。两旁挺直腰杆、坚强屹立的树木,树梢上头枝丫交错,细雨从枝叶缝隙直泻而下,点妆在厚软草地之上,一种情愫随之弥漫。一池春水一重烟,微雨朦胧中众卉吐新,那暗香涌动的梅花,似画家于宣纸之上勾勒了几笔淡墨,绽放于岁月的枝头,氤氲出一幅自然山水的诗情画意。坐于凉亭,仿佛下了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仿佛一种情,隔着山,隔着水,潮湿了心。月上梢头,寂然于心,暗夜中,点亮的鼓楼,留一抹温暖给行人,留一抹光给那辽阔的天空。( 宋淑莹/文)
浙公网安备 330326021003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