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是缘》后记
多年前,在文学网站上玩得风生水起时,就梦想着拥有一本属于自己的“书”,终因力不从心,不了了之。一次偶然的机会,这个愿望被朋友从内心深处撩拨了出来,才发现,十年间从来就没有放弃过。
收在这本集子里的文字,都是这十年里的喜怒哀乐。曾经喜欢找朋友唠叨的我,一旦对外界产生了排斥,性情大变。文字就成了我最亲密的伙伴。拿文字取暖的日子里,我是幸福而快乐的。即便含着泪写完文,回头去读,读着读着就笑了。一个人的世界疯疯癫癫,全身心的耗在文字上追寻着自信,乐在其中。直到认识了文协主席任泽健老师,我不再在文学网站上打发空虚和寂寞,全身退出了网络,在现实里结交文友。从此生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任泽健老师鼓励我去平阳报投稿,第一时间告诉我文字上报的消息,那种激动和感激真的无语言说,虽然之前已经在各刊物上发表过诗歌、杂文、散文和小说。当任泽健老师对我说:“出本文集吧。”我突然间激动得想哭,那是我内心深处不敢触碰的梦,我没有勇气去实现。一年后,再一次在朋友的提议和鼓励下,我终于迈出了自信的一步。
与文学相遇,早在十八岁上高中时。本地有个《浪潮》诗社,发表过我的校园诗歌,而且我还是诗社的会员。懵懂的青春里能留下这样的记忆,现在想起来真是件很美好的往事。不曾想,我四十八岁时要出散文集,真像活在梦里。
在张君老师的谆谆教导和建议下,一年多时间里,我断断续续、认认真真修改。因水平有限,自知不足,也曾好几次打退堂鼓。这一年多时间的修改,让我感受到了文字的严谨性以及对待文字的态度。十年前与十年后对待文字的要求不一样,过去写的东西,拖沓不精练,这是我写作最大的毛病,修改起来自然很费力。
在文稿整理接近尾声时,面对“爱女札记”部分发愁。若是狠心砍掉“爱女札记”,那出书也就显得毫无意义。头疼的是这些札记却是最初的流水帐,没有章法可循,没有艺术性,纯粹的无病呻吟,虽然充满着母亲对女儿的爱,但朴实无华的文字却淡如白开水。当初在网络上写字从来没想过十年后要重拾这些文字,做梦也不曾梦见现在要让它们结集成册。写字纯属好玩,或者说是压抑的生活所释放的情绪。
不管怎样,我尽我的努力,直到完成文稿的全部修改,也算是给这十多年“我手写我心”的一个交代。友人的鼓励和帮助,终于让我梦想成真。面对朋友在文稿上用红笔细心的圈圈画画以及留注的建议和意见,心潮起伏。有友如此,任何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读着多年来写的文字,如同听到女儿弹奏的悦耳的钢琴声。很感激追梦的路上,我生命里最重要的两个人女儿和爱人给我的鼓励和支持,还有许多挚友的相助,才得以让我的文字结集成册。林立远老师花心血为我的文稿排序、修改、校对,孔晓年兄弟一次又一次帮我整理稿件。两位友人的笔迹在我的稿子上留下的每一个圈和点、每处的红色标示都像一个个音符跳跃在眼前,那是温暖的乐曲,那是鼓励我前行的美妙的乐章。温作市老师花费他宝贵的时间为我设计装帧,亲笔书写“相遇是缘”。还有那些百忙中花时间阅读文稿为我写读后感的文友们,感动无时不在。
人生就像一首钢琴曲,随着序曲和音色的不同,或喜或悲。我会努力用我的文字敲出纯净美妙的音符,为生活增添温馨和喜悦。
陈小平
2013年秋夜记于鳌水江畔
浙公网安备 33032602100337号